所以,消費者是鴿子嗎?
所以,消費者是鴿子嗎? 比利時公共電視台節目「ON N'EST PAS DES PIGEONS」(我們不是鴿子,法文意指我們不是傻子),把在超市買到且經製作團隊選出其中最便宜難喝的紅酒(2.5歐元),改造酒標成虛構品牌(酒標上還加了一隻鴿子),然後花了 50 歐元送去參加「Gilbert & Gaillard International Challenge」大賽,參賽還需要先花 20 歐元檢驗酒精度及糖份,三個月後,竟然通知得到了金獎,最後節目組又被要求支付 60 歐元購買 1000 張金獎貼紙。 根據比利時侍酒師和葡萄酒專家 Eric Boschman 的說法,有些比賽只是為了賺錢......,收費非常昂貴,獎牌也非常昂貴。有些品評大賽同一桌會有專業品酒師以及業餘愛好者,最奇怪的是,在品嚐時必須討論分享觀點,然而,身為專業品酒師的陪審員可以輕易地影響整個桌子的意見....。但顯然,有些比賽做得很好,比如布魯塞爾品酒大賽, 還有 ITCE (後面我自己說的)。 ITCE 國際茶咖啡品鑑大會是原發於台灣,獨立的品鑑授證大會,所有經費來自於參與者,並沒有獲得任何政府及財團的資助,在已經舉辦了四屆,每年收件數成長 25%,而且逐年提高參與費之下,對於至今還是處於虧損邊緣的我們,這裡有太多的商業模式值得討論與參考了。 首先,鴿子紅酒參加的其實是酒類雜誌每三個月(一季)舉辦的評酒會,酒商雜誌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,而參與產品應該也是通通有獎的,因此參與費 50 歐實在是很便宜,70 歐1000張的金獎貼紙,也就是1張才2.5元台幣,在台灣如果做的量少根本還不止這個價錢,雜誌其實是希望參與者能因此而買廣告才是真的,所以這種價位可以有金獎貼紙貼實在是便宜的過份。 有些每季收件或甚至不定期隨到隨評的評鑑單位,通常每次的收件數不多,因為每次的規模都比較小,所以也不會有公開場面的品鑑會,大概就是3-5位品評員評ㄧ評分數,頂多再加上一些文字敘述,另外,這種收件數不多,品鑑員又少,表示評鑑的比對數量不多,根本也不會進行統計分析,至於什麼實驗設計再現性等等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,然後您覺得送件的酒難喝,說不定當季的其他酒更難喝,所以金獎搞不好是比爛得來的也說不定,但是這樣的運作方式可以省不少錢,而且不停的...